学习的“坏习惯”背后,可能藏着学生真正的优势 | 头条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探月学院 Author 探月的公号
本文转载自高中段创新教育项目“探月学院”,作者 Angelica,已获授权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从小到大,我们常常被教育优秀是一种习惯。要想学习好,就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等到我做了班主任,我也会反复跟学生强调:听课的时候要记笔记,不可以画画!坐要有坐像,背挺直!嘴巴不能动,哪怕不出声也不行!说话前多思考,三思而后行。
带着这些观念,我在前年从公立辞职,去纽约大学读教育戏剧研究生。
开课的第一周,我被课堂所见惊到了,忍不住跟国内好友吐槽:
“美国人学习也太不讲规矩了!我们班有人上课一直在画画,有人一直在咬手指或者抖腿。
有人中途自行站起来活动,说是坐久了感觉有点累。
还有人举手很积极,但根本没想好!常常说到一半就说‘算了,我再想想’,那为什么不想好了再说呢?”
但我更让困惑的是:“这些坏习惯”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;甚至,他们的思考力,参与度都更高。
这个困惑,我发现不仅仅是我有,许多的家长也常常有:
“我的孩子一边听音乐,一边写作业,怎么办?孩子老被批评上课多动,怎么帮孩子专注啊?”
而这些问题,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?
幸运的是,我在纽约大学的”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课”上,获得了答案:他们的“坏习惯”很可能是不同学习风格的展示。
那么,我们就在这篇文章里,一起来看看,什么是学习风格,如何有效的支持每个人寻找到自己的优势学习风格?
来自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理论
哈佛大学的 Howard Gardner 教授通过研究发现,每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天赋值不一样,这就是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,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以下 8 大智能:
哈佛大学 Howard Gardner 教授的”多元智能理论模型”
“多元智能”体现了孩子的天赋所在:有人是数理,有人是艺术,有的爱人际沟通,还有的爱哲学思考。
但我们常常忽略的是:这些智能不仅与我们对某些学科的兴趣息息相关,更影响着我们的学习风格。
就像武林高手中有人擅长舞剑,有人擅长耍刀,我们的多元智能也是我们的学习武器。
学习的多种状态
不同的人,他们的多元智能比例不同,所以有的人习惯通过阅读文字吸取知识;有人擅长用数字公式表达道理;
有人习惯一个人思考,也有人习惯动态的学习,当然也可以混搭,既喜欢听书,也喜欢看书,还喜欢用数字公式简洁地总结所思。
所以,了解孩子的多元智能分配,不仅有助于我们接受并且理解孩子对某些学科缺乏兴趣的倾向,更能够指引我们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学习风格。
在我看来,这可能比了解兴趣倾向更重要。
因为,兴趣可能有波动,天赋多少或已注定,但学习风格却决定了一个人对其天赋的开采程度。想想看吧,爱因斯坦用尽一生,大脑也才开发了20%呢!
简而言之,不管喜欢或者擅用哪种智能,只要用的好,人人都可以成为超级无敌大学霸。
你需要了解的 6 种学习风格
另一位教授 Douglous Brown(2000)将学习方式解释为人们在学习环境中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。
根据Gardner的多元智能,他确定了 6 种最常见的学习风格:视觉学习、听觉学习、动觉学习、触觉学习、小组学习、独自学习。
大家可以看看孩子倾向属于那种学习风格:
视觉学习者
他们在图像方面学习得最好,学东西的时候,脑子里首先出来的是图像,很多爱画画的孩子,包括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大师大多是视觉学习者。
同时,他们擅长察言观色,对老师的肢体语言十分敏锐,他们喜欢坐在教室前端。
视觉学习者喜欢用图画表达想法。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设计师 Cas 就总是一边说话一边画画。她说她必须要把脑海里的想法变成图画,才能顺畅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。
另一位著名的视觉型人才就是动物学家 Temple Grandin(电影《自闭历程》的原型)。
Temple Grandin 患有自闭症,但这并不影响她的思考能力。她做 TED 演讲的时候说过,自己思考的时候大脑是这样的:
图源 | Temple Grandin 的 Ted 演讲
听觉学习者
听觉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倾听音调高低、重音和说话速度来理解听到的信息。
比如有些人看纸质书就会睡着,但如果变成听书,就格外专注,也能记住内容。他们也很喜欢在教室里大声朗读。
动觉学习者
他们喜欢通过主动的“动手实践方法”理解信息。
动觉型孩子非常容易识别,比如那些“坐不住”、“坐久了就会走神或者讲话”的孩子。
在我任教时,每一届都会有这样的孩子,当我允许他们坐不住的时候自己拿着书站在教室后面去听课之后,这些孩子反而变专注了,说“感觉课堂时间变短了,一下就听完了整节课”。
触觉学习者
这类学习者通过用手学习效果最好。他们喜欢触摸事物来了解这些事物。他们经常下划线阅读的内容,喜欢边听边做笔记,总之就是双手不能闲着。
虽然触觉型人可能在常规的学习系统里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,但这类人里最容易出有工匠精神的手艺人,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。
在《寿司之神》的纪录片里,他一直在强调“手感”,比如用来做米饭的米的手感、每个寿司最合适的大小的手感等等。
个体学习者和小组学习者
个体学习者注重隐私,喜欢独立作业。
他们有很强的注意力,很关注自己的思考,并习惯以不同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小组学习者善于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,他们喜欢指导他人和为他人做咨询。
这两类都是综合型的学习者,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风格取向。区别更在于是自己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学习。他们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,使用不同的多元智能,风格是变化的、多元的。
我就是如此。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,我通常会上蹿下跳的边念边演,一边念单词的发音(听觉),一边演单词的意思(动觉),脑海里还常常想着相应的画面(视觉)。
画面比较魔幻,像这样:
图源 | Google
这些学习风格,是可以像乐高一样组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。
其实,我相信你早已见过了自己孩子以上述某种方式进行学习,在天性发展的早期,这些倾向很容易被发觉的。
当然,这里也用英文戏剧课的一个小方式来帮助我们辨别。
当我给第一次接触英文戏剧课的小学生上课时,我一般会出一道题:“Show me a tiger.”(展现一只老虎)。
只要我不说如何展现,我就会看到有的人立马拿起笔开始画一个老虎头,头上画着“王”字,有的人立刻发出吼叫,有的人则作出老虎的样子。
那么,从这么一个小活动,就可以看出,有的人擅长画画,有的人文字表达,有的人用动作。这就反映了他们的学习风格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对读写能力、文字表达的强调,大部分的学习风格会消失。
在学校,读写能力强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关注和嘉奖,而别的方式则会受到批评。最容易被打压的就是动觉学习者,比如我前面提及的这几位喜欢站着学习的学生。
他们的父母告诉我,在家里这几个孩子也是坐不住,喜欢动来动去,甚至有个孩子边跳舞边背课文。而父母的反应和学校老师的反应一致,就是要求孩子坐下,要求孩子“学会安安静静地坐着学习。必须坐得住。”
我在走访纽约中小学的时候,发现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允许、甚至主动教这些坐不住的孩子“坐不住的时候就站起来,你可以站着听课,到教室后面活动活动再坐回来。”
这些老师认为错的不是“好动”这件事,而是孩子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。你可以动,但你在动的时候,也得学习,而不是一味的乱动。
风格没有好坏,“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”才是我们了解风格的最大目的。找对合适的风格,学习者就更能长时间地学习,更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。
怎样识别孩子的学习风格?
从上面的分析中,我们可以发现,一个孩子的“坏习惯”,可能藏着个体的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倾向。
而学校对风格的单一要求,可能会让一些孩子的擅长的学习风格减弱。以至于学习状态不好,这值得我们在这个过程中,支持孩子,理解孩子。
我在纽大上“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”课的时候,班上有一位同学,似乎从来不听讲,一直在画画,他必须把听课时的情绪和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,才能安心听进去老师说的是什么,最后他成功地负责了小组的海报。
还有位爱抖腿、咬手指的同学说,让他停下来,自己的脑子就会感觉一片空白,而他对肢体各种延展性的摸索,也让他的表演格外生动和丰富。
根据各自的学习风格,在小组内有人负责言语总结任务过程,有人负责画画,有人负责直接展示,有人记录大家的想法,还有人负责每个人分配任务和监督进程。
这样各司其职、各显神通的搭配,让我们的小组活动总是特别愉快,我也因此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各类学习风格的魅力。风格没有高低之分,适合自己的风格,才能最大化的激发自己的潜力。
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这门课的教授了。
她有多动症,讲课的时候永远手舞足蹈,她甚至在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说“请你们包容一下我的好动,因为不动起来我脑子就转不动了。”
她还是听觉型人,说一看书就想睡觉,往往是通过听书来吸收书本知识的。她在小时候也是学困生。
但是当她上了高中,在戏剧社团里发现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之后,就一路开挂,最后成了优秀的演员和导演,也是每次给我们发最难懂的论文资料的教授。
所以,不妨再重新审视一下孩子的“坏习惯”吧,别早早就对孩子的习惯做好坏的定论,一定要让孩子把所有的坏毛病改过来。
先看看是否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多元智能倾向,从而找到最适合他的风格,让孩子的“特点”发展成“特长”。
有意识地增强学习风格
当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新审视孩子的学习风格之后,就可以有意识的用相应的风格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了。不论是什么样的智能倾向和学习风格,最后还是要回到提升能力上来。
首先,是学习方法论的储备。比如,对于视觉型的孩子,可以鼓励他们学习思维导图的画法,东尼博赞的一系列书就很不错。
画画能力更强的,还可以像视觉型专家 Temple Grandin 一样,把看的每一本书都的内容总结都画成图。
图源 | Ins: planning_jani
对于听觉型的孩子,我们可以为他们筛选大量有声书,英文原版的有声书也很多,还可以多听播客上的节目,拓宽视野。
触觉、动觉型的孩子其实需要给予更多耐心。他们很容易在学业上容易遇到困难,但是仍然可以引导他们像我教授那样使用多种方式学习,通过听书来获取信息,然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运用起来。
个体和小组型的孩子则相对轻松。因为他们都比较适合各类教育体制。对于他们而言,难点不是专注而是缺乏动力。即使能学习、会学习,如果并不好学习,那也很难学好。
积累方法论很重要,但更实在的态度是边应用边学。
现在的起点是高是低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,去积极地使用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方法。
比如,先设立一个背熟背会几个单元的单词的小目标。视觉型的人可以画单词的思维导图,听觉型的人可以反复听单词的语音,以此类推。
在不断实践中,更娴熟地运用多种风格让自己更专注、更有效地学习。通过不断的进步,让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。
在现行的大环境里,被认可的学习风格通常只有一种,其他的风格很容易就被判定为“要杜绝!”的行为习惯,打上“会影响学习效果”的标签。
但其实不是,学习风格没有好坏,最重要的还是看这个风格能不能促进学习者更专注地学习、更有效地吸收知识。
正如美国的创意戏剧之母 Viola Spolin 所说:“如果环境允许,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他选择学习的东西,如果个人允许,环境将教会他环境里有的一切。”
认知学家 Peter C Brown 在他畅销全球的《认知天性》里说的,“学习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”,在孩子们还没有学会学习,擅长学习的时候,学习就更是一件痛苦的事了。
所以,让孩子愿意坚持学习,刻意练习肯定需要一些技巧。我们可以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学习风格,认识到风格没有好坏,能学会知识并运用才是关键,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、擅长的方式坚持练习,直到学会。
作者丨Angelica,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硕士,纽约大学教育戏剧硕士,现任北大附小英语戏剧课和英文剧团班教师,专心研究英文戏剧
来源丨探月学院(ID: Moon_Shoot)
责编 | 三石
• 首次公布!PISA全球胜任能力评估报告出炉,有何新启示?
▼ 点击 阅读原文 ,下载「新学习APP」,选座报名